系统升级维护中心,您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最新书号查询入口!
扫一扫:立即查询书号
本书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选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内容涉及高等教育宏观治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治理、大学内部治理、高等教育质量治理等四大专题。各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扼要介绍如下。一、高等教育宏观治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在长期实行的计划体制机制基础上,逐步引入和建立市场竞争体制机制,形成了高等教育双重体制机制,高等教育宏观治理主要采取“类市场化治理模式”。为了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高等教育宏观治理模式需要实现从“类市场化治理模式”向“准市场化治理模式”转变。变革的基本方向在于:让市场竞争机制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体制机制改革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建立政府、社会、大学等多元主体基于信任的高等教育合作治理机制,并要切实推进和实现高等教育治理法治化。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治理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主要建立在三种大学制度模式的基础之上:一是由民国时期的回国留学生所引入的欧美国家的大学制度,二是“全面学苏”时期引入的高等教育“苏联模式”,三是由中国共产党人根据自己的社会理想和教育理想,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环境下探索出的高等教育模式。这三种大学制度模式既影响了新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选择和实践,也成为当前完善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现实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首要问题是弄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以及现代大学制度的“中国特色”与普适性的关系,避免将“中国特色”搞成“中国特殊”。三、大学内部治理大学内部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问题。权力主体间应当构建治理共同体,并建立基于契约的新型信任文化。学术组织的治理是大学内部治理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亟须向“内生性制度创新”变革,构建跨学科协同创新体系,形成多元参与的资源竞争和成果评价机制。大学校长在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大学校长“官员制”和“任命制”,实现了大学治理体系与政府行政体系的对接,完成了大学组织与政府行政组织的同构,大学内部因而也建立了以校长行政权力为核心的管理框架和科层体系。目前,“书院制”改革成为大学内部治理改革的一种新动向。但其在实践中遭遇了一系列难题。需要创造性地传承传统书院的精神而非形式,在导师制、通识课程、社团活动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同时探索书院与专业学院和学生工作系统协同育人的机制。学科评估对我
[来源:书号查询官网]
系统升级维护中心,您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最新书号查询入口!
扫一扫:立即查询书号